湖北机加工生物滤池多少钱

视频加载中...

【荆州市荆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巡礼】

【核心提要】初春的田野,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的万亩良田基地,像铺上了一层偌大的绿色地毯,天空中小鸟欢唱,沟渠里水清见底,农田间禾苗舒展,农民们喜笑颜开。随着荆州区绿色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昔日的“撂荒田”“斗笠田”变成了“吨粮田”“高产田”。农民及合作经济组织的种粮积极性,已逐年得到提高。

荆州区大胆创新,以推进绿色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实施“三个升级”,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年度考核排名中逐年攀升:2019年位居全省第14位;2020年跃居全省第8位,并获得省政府专项奖励资金;2021年农田建设工作再接再厉、乘势而上、高质量发展,有望再次冲进全省第一方阵。

%title插图%num

荆州区高标准农田全国现场观摩会。

%title插图%num

2021年7月21日,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处处长李剑夫(右二),调研指导荆州区绿色农田建设工作。

%title插图%num

高标准农田排灌渠一景。

%title插图%num

农田整治后,田成方、路相连、水相通、林成行的美景。

%title插图%num

农田整治后的生态渠道、高产田块。

%title插图%num

农田整治后的渠道一景。

?理念升级,为“优质”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湖北省明确荆州区为绿色农田创新建设示范区试点。荆州区抢抓机遇,借势推进,并立足全域全方位谋划。

首先是坚持把绿色农田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突出生态绿色、市场效益和长远发展,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点优质产业工程来打造,列入全区“五个重大”来统筹发展。

其次,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确立了“绿色农田、生态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定位,聘请省级专家团队现场指导,遴选专业机构进行规划设计,在整体规划上既统筹全局、面向未来,又关注细节、精雕细刻,编制完成了《荆州区绿色农田创新示范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选取李埠镇沿江村为先行先试一期工程试点。该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共建设绿色农田5680亩,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2021年5月完工。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经过整理后的绿色农田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科技含量高、耕地质量高、产出效益高。“田成方、地连片、水循环、路相连、林成网、花似锦”的古城田园美景已然再现,一幅美丽清新的现代农业新画卷徐徐展开。

浠水、大冶、孝感等地先后派代表前往实地考察交流,荆州市2021年春季农业生产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也对该示范点进行了观摩。

2021年7月30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举办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培训班,与会代表近300人参观了该示范点后,赞扬有加。

超前的理念,让农田整治向规模、绿色、“智能”前行。2021年,荆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4.75万亩,其中绿色农田建设面积5770亩落地在马山镇马南村,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初步实现了高效节水智能灌溉。在其600亩核心区,农田智能灌溉系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看到土壤情况,及时清楚掌握给农作物灌溉的时间及所需灌溉量,同时,还可以通过电脑端控制田间的阀门和水泵开关进行定时定量灌溉,从而节省水资源并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

该项目建设前,不规则的小田以及杂乱的坑塘,让种植户施肥打药效果不佳,灌溉与排水都不方便。项目实施后,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系改造、道路建设、绿化配套等,耕地质量提升0.1个等级、粮食增产每亩每年100公斤以上,同时也极大改善了村庄环境和农田生态环境。

?技术升级,打造“绿色”样板

传统的农田建设,因投入不足,工程措施往往只是解决沟路渠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荆州区按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绿色农田”视为“山水田林湖草”的生命共同体来打造,从“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开展农田综合治理。

该区结合项目区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规划并实施了十项工程、五项技术。

十项工程,即土地平整工程、土壤改良工程、农田生态循环水网工程、农田生态廊道工程、农田生态景观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农田和水质监测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农业废弃物利用工程。工程一环扣一环,每一个工程分别按其规范标准施工,确保落实到位。

五项技术: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开展土壤检测、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尾菜利用等综合技术集成,改造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5g/kg、pH值6.0-8.5,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得到补充,土壤理化性能明显提高。

水生态系统构建与水质净化技术。利用临江优势,提取优质长江水灌溉项目区农田,同时将项目区沟渠、塘堰等水系全部连接贯通、合理利用,兼具灌溉、排水和蓄水的功能,解决了过去旱时不蓄水、梅雨就淹水、灌溉缺好水的难题。对灌溉水源,以循环用水的堰塘或渠道为基本治理单元,开展水质净化改造:设置生物滤池、投放微生物菌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使之达到农田用水灌排的标准。

高效节水灌溉及物联网手机自动化控制技术。项目区配备的智能灌溉设施采用国际领先的成熟工艺及技术,浇水施肥的时间和计量均可远程控制,既节水、节肥、省药,又轻松便利。

绿色生态环保技术。项目区主要沟渠采用生态环保的蜂格网、联锁植生砼、浆砌石等多种生态护坡方式,水位线以上的边坡种植草皮;农田机耕道、生产路以生态路、碎石路为主;农田周边广泛植绿布绿等。

农田生物多样性技术。依托原有的塘堰及沟渠建设小微湿地景观,并种植金钱橘、枇杷、黄桃等林果及蜜源植物,既有绿化景观效果,又有利于恢复农田生物多样性。

?责任升级,为“振兴”勇当先行者

高标准农田是耕地的精华,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从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荆州区农田人,深深感到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他们努力克服疫情等方面的影响,勇当“振兴”先行者。

探寻多渠道筹措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配套资金,保证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不降低。近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都达到了2000元/亩的建设标准,绿色农田达到了3000元/亩。

该区通过发行地方债券的方式解决财政配套资金,区政府共落实4000万元作为地方配套。此外,还通过大力推行“三个合作社”建设,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大规模实施土地流转,由市场主体先建后补、政府以奖代补,从而形成了国家、社会资本及群众投工投劳多渠道投入农田建设的机制。目前共有23家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

该区通过召开开工动员部署会、现场调度会、工作推进会、督办整改会等,统一思想,压实责任。按照快字当先、保证质量的要求,超前谋划、提前安排、提前准备。项目开工后,业主、设计、监理、审计等全程跟进,检查、监督、指导服务,高速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强化在建管理。在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标采购、监理、施工、验收、资金管理、档案管理等全过程,实施规范程序,力争把项目建设成规范化管理工程、廉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该区出台《荆州区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暂行办法》,落实产权单位、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经费,确保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到位。

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时开展绩效评价。即从预算执行情况、产出情况、效益情况及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同时优化考评办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及支持配合服务项目建设情况作为下一次安排镇村农田项目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把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施工安全、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施工企业优劣的重要考核指标,作为下一次项目招投标的重要参考。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新闻

工业废气粉尘治理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商
方案设计 / 设备制造 / 施工安装 / 售后服务 / 环保检测